-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32 点击次数:105
“中国足球再差,也不能说没有!”在北京炎热的夏日午后,孙继海松开领带,轻轻一笑,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桌角上刻着“海选未来”字样的徽章。曾经让英超后卫惧怕的“中国太阳”,此时正向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记者诉说他青训生涯中最为艰难的时刻——2023年底,当他首次看到公司青训账本上那个令他心跳加速的数字时,呼吸几乎变得沉重。
“我那时拿着报表,盯着数字问合伙人:这些钱继续烧下去,咱们真成了‘散财童子’?”孙继海回忆起那个失眠的夜晚,语气中仍带有沉重。作为嗨球科技青训板块的负责人,他亲眼见证了2800万元资金如流水般消失在场地租赁、教练薪资和少年选拔等开支中。疫情过后的体育场馆空空荡荡,公司的其他业务部门在收缩,唯有青训团队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逆势扩张。
合伙人奉余莽的回答至今让他印象深刻:“继海,我们做生意是为了做事,而不是为了赚钱。”这句话使孙继海想起了2018年退役时,老队友范志毅的忠告:“你踢球挣了再多的钱,不搞青训就白忙活。”如今,孙继海终于深刻领会了这句话的意义,明白它的分量远远超过当年在英超更衣室的战术讨论。
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春。当“海选未来足球计划”公益基金第一次募集到910万元时,孙继海和团队在沈阳街头搭起摊位。出乎他意料的是,现场不仅有家长前来咨询,甚至有企业主主动递上名片:“孙哥,我们厂子愿意赞助!”
展开剩余72%“原来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足球梦。”他感慨地抚摸着手中的公益基金证书。如今,在“嗨球少年”训练基地,8到12岁的小球员们穿着专门定制的球衣,使用德国进口的控球训练器。更让孙继海欣慰的是,这个曾经被质疑“借公益名义圈钱”的项目,已经发展出独特的生态系统:
- **公益为基础**:善款专门用于偏远地区的选拔,去年从青海牧区选出的12岁藏族少年扎西,已经能在头球争顶中达到职业梯队的水平。
- **商业反哺**:企业赞助覆盖了60%的运营成本,某知名运动品牌甚至根据小球员的脚型定制鞋垫。
- **个人品牌赋能**:孙继海在抖音直播带队训练,单场观看人数突破50万,评论区请求开班的留言几乎将服务器挤爆。
孙继海认为,中国足球的真正问题并不是“缺人踢”,而是“踢得不好”。“你看看日本的高中生联赛,那些孩子在处理球时,眼睛闪烁着光芒,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意义。”他拿出手机,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:15岁的王钰栋在训练中连续三次用不同部位停球,最后用脚后跟完成了一次惊艳的倒挂金钩。
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曾让他与家长发生过激烈的争执。今年5月,一位学员家长因“天价解约金”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控诉,瞬间引发舆论风波。“我们签的条款是行业内通行的标准,但孩子受伤了,我比谁都心疼!”孙继海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,苦笑着说道,“就像当年范志毅批评我防守漏人,现在轮到我被新一代‘教育’了。”
傍晚时分,训练基地外,孙继海蹲在台阶上给一名小球员演示滑步动作。汗水从他光秃秃的头顶滑落,在水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。当记者问他:“等这些孩子长大到18岁,中国足球会变成什么样子?”时,他正在帮一个小胖子系鞋带,随口答道:“我不敢保证能拿世界杯,但至少——”
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,伴随着训练基地传来的呼喊声。孙继海背后,200个定制的训练桩整齐地排成一排,仿佛士兵在等待检阅。
飞哥绿茵故事,从豪门恩怨到草根足球,带你洞察球场内外的真实一面。关注飞哥,下一期你想听哪些绿茵往事?是豪门更衣室的秘闻,还是草根球队逆袭的奋斗历程?
发布于:山东省